一、乒乓球,是一项在基本动作框架规范前提下,不要怕失误,越发力越有感觉的运动。
二、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心插柳柳成荫。
打了一个一月一次的团体赛,中间各种练,打了八个月还没开胡,各种心灰意冷。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工作原因,久疏战阵,过去一打,四场竟然赢了三场。
所以,有些事情急不得,还是功夫在平时,积累到了,结果水到渠成!
三、业余成年人学习乒乓球为何难以有所成就?今天,我们换个新视角来看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。
大多数教练,尤其是专业队教练,习惯用专业队的训练模式来教成人学员。专业队从娃娃抓起,训练讲究循序渐进,通过长期大量的练习,一点点积累经验与技术,往往需要三五年的时间才能初见成效。
但成人的情况截然不同。成年人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投入训练,身体条件也不如孩子,这就要求训练必须注重方法和效率。
孩子练球是在积累厚度,基础扎实后能以不变应万变;而成年人则应练习绝招,专注于比赛中能直接得分的关键技巧,以少胜多。
成年人最高效的练球方式,即:精练比赛中最有效的得分套路,不断坚持、反复练习。比如发球、搓球、第一板起下旋球、防守的第一板等,这些关键环节往往决定了比赛的胜负。
四、“把训练当比赛,把比赛当训练。训练的时候怎么加质量,比赛的时候就怎么加质量。”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,但真正做到却不容易。
就拿发球来说,包括我在内的许多球友,训练时发球总是很随意,觉得反正不是正式比赛,不必太过认真。
但打过球的人都知道,认真发球和随意发球,在身体回正、脚下还原、下一板衔接等细节上有很大差别。训练时不按比赛要求来,比赛时就会感觉不顺手,造成赛练脱节。
五、在乒乓球运动中,“放松”是一种高级境界。
一直保持放松并不难,难的是瞬间发力后的即刻放松,然后再猛然发力,如此循环。这种高频次的放松与发力转换,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很难做到。
已有 99 位网友参与,快来吐槽:
发表评论